臺鐵暑期實習/111級 許致維

撰文/111級 許致維

前言

去年暑假,有幸以鐵道學程學生的身分前往臺鐵高雄運務段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在這兩個月的實習中,我前往了臺南車站與屏東潮州基地,分別學習旅客業務與行車業務。

實習內容描述

臺南站

  • 月臺旅客嚮導

主要以解決月臺旅客的疑難雜症為主,同時也需要使用渡板協助身心障礙旅客上下車。大部分的旅客都會拿著票問要去哪個月臺搭車,不算是太困難的問題。需要做點功課的是,因為各班對號列車的停靠站稍有不同,因此遇到刷電子票證的旅客詢問時,就必須注意一下該班車的停靠站,不過月臺上都會貼有各班車的停靠站,在有空檔或中午休息的時間,我都會稍微看一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下午臺南到保安站間電車線沒電,造成對號列車大量延誤,多班列車取消或時間未定,連帶影響到沙崙線的班次營運。許多要搭乘高鐵的旅客很焦急地跑來詢問,但當時其實無從得知會晚多久,只能不斷與旅客解釋原因並致歉。擔任嚮導員除了守護旅客候車的安全以外,遇到突發狀況時,也得臨危不亂,冷靜處理。

  • 行車室運轉員

如果說月臺嚮導是與搭車旅客接觸的第一線,那行車室運轉員就是整個車站的大腦、心臟。站內所有單位都需要仰賴旅客資訊系統方能順利運作,所有列車也需配合號誌與進路才能安全行車。行車室運轉員同時還要協助車站播音、列車誤點資訊設定,並且回報綜合調度所列車到開時間等工作,身兼多職,實在是不容易。

  • 售票櫃檯

這是我認為在所有面對旅客的業務中,技術面最高的一項工作。售票員需要熟記車站代碼、票種代碼與各種快捷鍵,同時快速心算找零的金額,才能有效率的賣票給旅客。雖然四代票務系統的介面操作起來相當順手,不過並不是所有旅客都會照著日期、車次、起訖站的順序買票,有些同時買回程車票的旅客只會告訴我們起站的時間,此時就必須推算大約的旅行時間,再用該班車停靠臺南的時間回推列車車次,實屬這次實習中遇到的一大挑戰。

  • 服務臺

要坐在服務臺,基本上需要對車站內所有設施的位置瞭若指掌,並且能清楚地表達給旅客。但要處理的事情可不只這樣,服務臺還有以下三件事情要做:

1.兩鐵通報登記:需註記哪班車有幾輛自行車到哪一站,並且打電話通知到達站將有自行車到該站下車。

2.愛心旅客通報:面對輪椅或有身心障礙的旅客,服務臺需要通報月臺嚮導,必要時請他們前來引導旅客,之後填寫愛心通報單,打電話通知到達站需派人力協助旅客到站後的引導。

3.遺失物處理:這可以說是服務臺最疲於奔命的一項工作,每天都會接到好幾通來自旅客詢問遺失物的電話。在他站拾獲的遺失物,會透過每天早上的501次或下午的554次莒光號(附掛行李包裹車廂)送達臺南站,遺失物送達後須註記編號並登錄至登記簿,以便旅客來認領時快速核對身分及物品。

在服務臺會遇到的問題百百種,最常見的就是來問洗手間和置物櫃的位置,還不算太困難,但凡事總是有意外的發展。像是和我同梯的同學某天接到一通電話,打來詢問「仁德交流道」比較靠近保安站還是仁德站,令人哭笑不得。我們這裡是鐵路單位,怎麼會來問公路的問題呢?(XD)

  • 閘門口剪收員

主要處理旅客進出站通過閘門時所遇到的各類狀況,如餘額不足、卡片未完整感應、票卡記錄異常等;持觀光列車車票、紙本定期票、各類一日券或TR-PASS的旅客,則引導由人工閘門進出,另外也需適時協助旅客的疑難雜症。

在旅客們都懂得如何使用閘門通關時,剪收員可以坐在一旁就好,什麼事都不用做(亂講),但最怕遇到奇葩的旅客。臺南站因有沙崙支線列車停靠,部分旅客會將搭乘的高鐵票直接插入臺鐵的票閘,或是將超商車票或電子票證插入造成機器異常,而少數旅客遇到機器異常時就開始焦躁了起來,剪收員也必須耐著性子快速解決。

與臺南站林站長合照

潮州基地

  • 行車控制室

在潮州基地實習的第九天,我們參觀了A29行控室。這裡掌管整個潮州基地(包含機務段)的運作,所有在廠內調車的車輛,以及進出潮州基地的車輛,都要由這裡發號施令。在控制車輛的EP盤上藏著各種資訊,如每一個斷點間所圍成的路線屬於同一組軌道電路,只要其中一個轉轍器故障,整組都無法使用。盤面上的各種按鈕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白色的按鈕代表目的地,需搭配控制調車號誌的黃色按鈕來設定進路;黑色的按鈕控制轉轍器,一般來講在打進路的時候會自動對應開通位,但仍可以手動控制。

  • 軔管摘接與車輛連掛

這天潮州基地主任和潮州站長,帶著我們搭乘DHL調車機到編組線練習軔管摘接與車輛連掛。車輛連掛摘解時,可以紅旗與綠旗打手作號誌,或以手勢引導。而車頭與車廂或車廂間連掛時,除了連結器必須落鎖以外,還需確認電器連接線(車上旅客資訊顯示用,芯數因車種而異)、主風缸管(風缸充氣用)、氣軔軟管(軔機用)、UVW管(送電用)等各種不同的軔管是否需要接上。這次實習體驗了手動門莒光號的6芯、自動門莒光號的32芯,以及最重的PP車廂74芯電器連接線。搬完74芯後,手腳都軟了,實在是佩服大哥大姐們可以如此輕鬆地完成這項任務。

  • 駕駛室見習

實習第十八天,黃副站長帶我們搭乘區間快車從潮州到枋寮,沿途分三組進去EMU500型區間車的駕駛室,見習道旁號誌與列車長開車時的工作,而我在林邊到枋寮這一段進行見習。在駕駛列車的過程中,ATP會根據路線上感應子接收到的訊號,聯動道旁號誌,訂定列車的行駛速限。這一段路程還有經過一個中性區間,以往搭火車時總是覺得列車在某一段時間暫時沒有冷氣,這次終於發現是這個原因所造成。目前路線上約每20公里會有一個中性區間,中性區間主要是將電力分區,避免將A區的電帶到B區,行經中性區間之前要將電門收回,切斷來自集電弓的電力來源(即切斷動力),由車輛本身滑行通過,通過後再重新開啟。

與潮州基地王主任合照
與系上一同實習的同學於潮州基地A29行控室合照
與DHL調車機合照

因為實習才知道的事

四代票務系統車站代碼:2019年4月,臺鐵啟用第四代票務系統,各車站代碼因而配合調整。然而細看代碼可發現,除了支線以外,所有車站代碼的個位數均為0,其原因是為了未來在現有的兩站中間「可能」增設車站而預留,然而我個人認為用到的機率不高,畢竟像臺中和高雄鐵路捷運化後不到3公里就設一站,再繼續增設下去,區域鐵路都快要失去其城際間快速運輸的目的了。

售票的配位機制:為了兼顧不同起迄站旅客的需求,臺鐵的訂票系統會將一列列車的座位進行配位,有些配長程(如臺北-高雄),有些則切割成數個短程(如臺北-新竹-臺中-嘉義-高雄)。在以往的三代票務系統中,若沒有直接對應的起迄站空位,則會顯示「已無剩餘座位」,但四代系統可自動調配同班車的其他座位,盡可能的提升未售出的短程坐位利用率,也就產生了長程旅客需要在中途車站換坐的現象。

FAQ

/從什麼管道得知此實習機會?

系上網站公布之實習機會

與陳勁甫系主任以及林站長合照

核稿編輯/111級 楊培愉、劉薺心、邱琬媛

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