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教師專訪/鄭祖睿教授
撰文/111級 邱琬媛
什麼原因或契機讓您決定往學術領域發展,成為一名教授?
老師對於自己成為教授的歷程,笑著說「一且都是因緣際會」。本身是交管系的校友,大學畢業後偶然看到出國留學的機會,便於大四開始準備申請資料,服完兵役後前往英國開啟研究的學術旅程。博士畢業順著研究室的職缺脈絡找到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機會,便繼續留在英國展開為期兩年的研究生活,期間帶領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做研究、設計實驗等,對老師而言都是有趣且難忘的體驗。
在學習的路上曾遇過什麼困難?
適應課程節奏是老師求學過程中曾經歷過的難題,英國的學制較其他國家來得較短,且教授會預設學生已具備相關的先備知識,就課程進度而言許多學習內容除了仰賴堂授,更多的是學生課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下課後還需要花許多時間學習。
此外,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老師發現到外國學生較能夠踴躍發言也比較有想法,相比之下亞洲人較內斂,在表達想法上也就較吃虧。
能否分享老師在業界的工作經驗?
博士後研究員的工作任職兩年多後,老師恰好得知臺灣的工作機會便決定返臺,開啟在業界的第一份工作,任職的組織主要協助地方和區域政府完成永續發展目標。
於組織任職的三年期間受到地區轉換,工作性質面臨頗大的差異。第一年組織獲得高雄市政府資助,得到場地與行政支援,作業流程也須比照政府流程,因此工作環境似類公部門狀態。後來的兩年轉任到德國總部,較傾向國際組織的工作體系,如同企業一般有自己的運作模式。
區域轉換也讓老師體驗到不同的工作文化,舉例如德國受基督教信仰影響,國定假日或周日屬於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不允許商業活動,午餐時間也屬個人活動時間不會安排會議或工作,與亞洲責任制的工作型態較不相同。
有什麼想對交管系/所學生說的話嗎?
希望同學能好好享受在交管系的生活,保持交管系的傳統,球隊及系學會都是不錯的選擇。
核稿編輯/111級 劉薺心
影像紀錄/111級 莊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