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燦工廠實習/謝凱帆
撰文/110級 謝凱帆
實習動機
我是交通類科出身,雖歸在商管學院,但只學了基礎的經、統、會、管理、財務分析。在指考完對志向很迷茫,就誤入了現在就讀的科系。
讀了一年,發現對商科及創業有興趣,但肯定比不上正統商學院學生,也缺乏實作經驗,在國內找實習比較吃虧,相較於TMR,錄取率是比較高的(但還是不少人被刷),經過考量,於是選擇TMR中,接近商科,也同為創業孵化器的職缺—華燦工場—商業化專員(絕對不是因為名字有商業就……)。
工作內容描述
#可行性分析
並非從正統商學院出身的我,不提產業可行性分析,就連企業個案分析也沒碰過,等於是從0至100的挑戰,幸虧有公司以往類似的分析為例,才不至於窒礙難行。
報告主要分成「區域市場分析」、「本體分析」、「價格訂製方案」以及「未來招商建議」四部份。為了做區域市場分析,我們利用了一個下午走訪北京中關村附近的創業孵化器,即使市場定位相同,但各孵化器間仍提供不一樣的服務及價位,以便做出市場區隔,這次實地探勘可說收益甚大,對於中國創業文化具有更深一層了解。
除了本體分析是死板的數據外,價格訂製亦是,但我們額外做了競價分析,分析各家孵化器的優缺及價格方案,進而重新推出了新的定價與出租方案,供未來華燦參考。在未來招商這塊,我們建議與同性質孵化器合作,推出空間合租,或企業內訓等。除此之外,還與設計專員推出華燦工場的吉祥物,和與周遭大學產學合作的IDEA,這些點子雖近期難以執行,但的確是未來發展的走向,我們的想法不僅被主管嘉許,更納入華燦未來拓點的考量。
#七夕情人節
實習期間的一週迎來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節,華燦工場替入駐企業舉辦了七夕的活動,也就是我跟同事在前幾個禮拜策畫的活動,為了讓入駐企業及華燦工場的員工感受到過節的氣氛,於是籌備了七夕的活動。在確認TA以及活動目的之後,一開始我們原本想設計一些小活動,像是架設卡片告白牆、男女抽籤配對等,甚至是打卡發文抽獎,但在考慮TA年紀、他們的大多數的個性以及工作氛圍後,仔細思量決定把活動偏向於靜態,一來是比較好執行,二來也不會干擾入駐企業的工作進度。
於是我們稍微布置了整體華燦工場的空間,運用玫瑰藤蔓及乾燥花等將其logo牆打造成七夕主題,為了不讓這面牆只單純成為一個拍照的背板,我們還請設計專員設計了打卡板,打卡板結合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土味情話,雖顯得有點老土,但也是因此讓原先只有拍照背板功能的logo牆變得不再死板,而是能透過這些土味情話讓整體畫面更有活絡感,這才體現了身為新創產業孵化器的活力!除此之外,我們也訂購了金莎巧克力,於近中午時刻發放給入駐企業,雖然只是小小的舉動,但卻大大了拉近員工與入駐企業的感情!
#政策補助申報
早期創業最缺乏的總是錢財,可能要經歷天使投資、A、B輪才算穩定,除了找尋投資人,還可以透過政府補助獲得資金,幫助入駐企業媒合政府補助,以及規劃申請,都是華燦提供給企業的服務。
偶爾華燦也會舉辦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宣講,來參與此會的都是來自各家企業的領導者。會中華燦工場的財務專員替我們講述「高新政策」,以及高新申報規劃,像是如何梳理政策、預防風險,才能夠安心申報、化繁為簡。在2008年前,高新政策的申報門檻較低,大多申請成功的公司也屬大企業,到最近的2016年,才重新修改申報條件,也增加了許多限制,如企業的成立時間須滿一個自然年,企業所屬之知識產權必須擁有獨特性等,以及企業成長性要達到一定量的指標等等,除此之外,要申報補助的企業還必須是屬於政府規範之八大企業之一,這些規範可說十分繁瑣,也增添不少申報補貼的困難度。
在政府審核高新補助的申報企業時,會把申報資料數據化,也就是分為四類,總積分必須大於70分,才能成功獲得補助,其中知識產群佔30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佔30分、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佔20分、企業成長性指標則佔20分。知識產權又分成技術先進程度、核心性、授權數量以及授權方式四個部分,其中又有小指標來定義這些獲得的分數,依此類推,「成果轉化能力」分成科技成果以及研發活動的表現;「科技成果轉化」分成科技成果轉換形式、自行轉化、許可他人轉化、與他人共同研發以及專賣他人這五個部分;「研究開發管理水平」則是分成編制輔助帳以及具有相應的研發條件,只有具有以上這些條件的企業,才能將研發成果的轉化,並且實施與人員激勵制度,建立開放的創新創業平台。
當然,在申請這種複雜的高新政策補助時,往往會伴隨著一些常見問題,像是在判斷公司的成立時間問題,是否已成立滿一個自然年;以及財務問題,就會常常遇到可能為指標、收入不足等等;還有知識產權問題,可能面臨IP數量不夠,甚至是企業目前沒有IP等等;以及人力問題,像是申報人力配合工作量,以及下證後的維權問題,甚至是證書下來後主體維護與運用,都是必須費盡心力去克服的問題們。
在分享結束後,有位剛從台灣來北京創業的前輩替我們分享了一些他的看法,例如高新政策補助的好處,主要是因為這個政策大多限縮在中關村之內,換句話說,海淀區的政策都受惠中關村很多,諸如補貼、引進融資、國外留學生出國留學等等。到北京後有申請高新政策補助的企業,納稅和必需不低於30萬,還要到社保局開帳戶。他還告訴了我們一個例子,之前有個企業在第一期投標,但他的IP證書太晚才到,造成有投標但卻沒證書投標不了的窘境,提醒各家企業必定要先確認好萬事俱全。
其實申請高新政策的補貼,對於大企業關鍵是在於減少納稅,在北京稅金抽成十分之多,一旦能省去繳納稅金的費用,也等於是減少了一筆固定成本。高薪人才的引進在2008年之前認定比現在簡單多了,畢竟企業地址在中關村,即使是去年沒完全收入,但只要今年有收入,具有合同憑證的話,當然前提是在同基金備案,以及中高新企業中,有開票、齊備知識產權的情況下才得到證書。相較於中國其他地區,在中關村來說,只要高新收入與總收入佔比高就可以拿到補貼,畢竟是針對項目來補貼的,只要符合資格,要申請通過都是沒太大難度的。
#企業採訪
除了自身事務外,也一同參與了新媒體專員規劃的企業採訪活動,這次採訪的企業是「良師優才」的執行長,「良師優才」是一間做線上下教師培育的公司,提供線上教學影片讓考生學習、補充知識,還與地區的教室補習班合作,共同規劃課程,培養未來優良教師人才。中國人口眾多,學子的教育品質是很難維持的,挑老師就像在簽樂透,其程度常參差不齊,有些老師資質高,但卻沒有教學熱忱,有些則反之。老師的職位十分神聖,畢竟他們的工作是傳道授業解惑,如此一來,培養教師人才的機構則更加重要,希望這家企業有一天能成長茁壯,造福中國教育圈。
北京一遊心得感想
#飲食
回首上星期,到達下榻飯店,隨即就來體驗北京當地的食物,懷著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情,細細品嘗盤中飧,不意外的是,北京菜果然比台灣菜更油更鹹一點;意外的是,食材的提味元素其實與台灣沒有太大出入,熟悉的豆豉、醬炒青菜等等,也讓人有種回到家鄉的感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它的炸螃蟹與草蝦,原想像大陸的食品新鮮度應良莠不齊,但這兩道料理可說讓眾人驚豔,無論是因為北京的水產品質高,抑或只是因為是飯店供餐的原因,至少推翻了一些以往對於大陸用餐的偏見,稍微放下心來。
就飲食方面,原先預計會水土不服、上吐下瀉個幾天,於是帶了很多腸胃藥,在前幾周卻意外地挺合拍,沒什麼大礙(切記:不要吃路邊攤!),直到吃過海底撈,大概痛苦了三、四天,北京的辣不知有甚麼魔力,麻中帶辣挺像台灣麻辣鍋的口感,卻不知為何總能肚子不舒服個幾天,嚴重懷疑是辣把腸胃好菌殺死了(XD歡迎醫學系同學指教),其餘常見的館子(俗稱,就是百貨公司裡的餐廳),如:外婆家、南京大牌檔等,個人覺得普通,可能還是吃習慣台菜了,但出訪北京,嘗個鮮總是必要的。
#行動支付
住宿飯店附近有一家老舊的便利商店,方便大家採買日常用品,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裏頭有許多眼熟的、新奇的玩意兒,許多人忙著搶購酸奶,也有許多來過大陸交換,甚至是在大陸讀書的朋友都很推薦酸奶,原先我不太喜歡乳製品,但還是嚐了一口,其口感與滋味是台灣吃不到的,可說是相當特別。有趣的是,因為我們初來大陸地區,並沒有申辦手機支付,每個人也只有帶著一張張幣值100元現金,結帳到一半,老闆就嚷嚷著沒現金可以提供大家找錢了,可見就算是在偏老舊的便利商店裡,其紙幣存貨也只有少量,體現了大陸現在行動支付之進步與普遍,即使是在老舊的街道裡抑或是繁華的都市,還用紙幣來做交易買賣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一旦現金流量數逐漸變少,就可以避免有心人士炒作貨幣,紙幣數位化不僅代表了科技的進步,更是資訊安全的穩固。
因為實習才知道的事
#創業在中國
從2009年起,中國竄起一陣「創業潮」,其實之前就有人開始投身創業,但直到2015年,新創企業才以雨後春筍之姿出現。其原因為當時是中國股市的高點,只要註冊一個公司,就可以談融資、收購、甚至上市,預期到的是,這樣的現象總有一天造成泡沫化。
果不其然,於2017下半年,許多VC/PE大咖提出警訊,導致投資人降低信心,一個個從市場退出,以往天使輪做完僅半年時間,第二輪融資就啟動,身價5倍、10倍的翻,黃金年代已不復存,除了投資人保守心態,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也大大影響中國政經,更影響中國對高新產業的補助,現在,可說是創業在中國10年來最黯淡的時光。
#創業孵化器
高新產業與創業孵化器可說共存共榮,創業崛起的年代,孵化器滿地都是,沒有虧錢的生意,如今熱潮漸散,各家孵化器要如何面對這險峻的浪潮?
中國的創業重鎮位於北京市公關村,最興時,還建設一條「創業大街」,滿載各種高新企業,大多與互聯網、大數據、AI脫離不了關係,當然也少不了孵化器。然而近年來創業趨緩,各家孵化器也面臨虧錢的困境,身陷囹圄之際,找尋轉型才有機會由虧轉盈,這也是華燦工場近期在做的事,做B2B行銷、異業合作、找尋財經夥伴,拓展多元服務,唯有如此,才能在這創業低谷期中存活下去。
FAQ
▎從什麼管道得知此實習機會?
學長推薦、FB粉專〈TMR未來人才實習計畫〉
▎此次實習與自己的期待相符嗎?
想進軍中國市場就業:在有前往中國就業的前提下,不乏有幾家實習企業有提供轉正職缺,是可以實習完立馬接下OFFER的(如:曠視、華燦工場)。即使想進的公司不在實習名單內,民革仍有線人可以幫你引荐,只要你費心去詢問。
▎會推薦什麼樣的人來申請?
純粹想體驗中國職場:這個計畫只有一個月的實習時間,單就「體驗」來 說,可說恰到好處,不冗長、不匆促,且實習結束有一整週的時間走訪城市各景點,若是抱著「實習營」的心態,收穫可說滿滿。
▎申請此實習需準備?
每年約4月中下旬粉專就會推播實習資訊,5月初至6月則為面試期,面試後一至兩周則會公布面試結果。報名方式則要註冊SKYLINE會員(當然是免費的XD),填寫基本資料及履歷(很像104),即可報名。面試則是直接與傑青會理事長接觸,過程不算嚴肅(至少是穿smart casual XD),盡可能表現自己即可,展現自身特質與公司志願高度關聯,錄取率就提升許多。
核稿編輯/110級 胡雅雯
延伸閱讀|中國實習記:38 Days in Beijing(上)、中國實習記:38 Days in Beijing(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