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管到建築──追尋心之所向的旅途|專訪 97級 劉偉晨 學長

交管系97級 劉偉晨 學長

經歷

  • 現任 陳怡廷建築師事務所 專案經理

胡雅雯、黃筱逑、梁晴晴採訪/胡雅雯撰稿

「大家都是迷茫的,畢竟還是個學生。」

進入社會前的迷惘,幾乎是大學生的必經歷程。偉晨學長在大二時嘗試轉系未成,便一路從交管系畢業,接著到黑貓宅急便擔任儲備幹部,在一連串的社會訓練與自我對話之後,才真正轉進心之所向的建築領域工作。

本文是學長的求學與工作歷程訪談紀錄,聊聊這一路走來如何做選擇,大學時怎麼度過,又是為何後來放棄了儲備幹部的機會,毅然選擇重新踏上建築之路。

訪談綱要

轉系未果
。建築系轉系考
系上生活
。跑活動學到的事
。對課業的想法
求職過程、黑貓宅急便工作經歷
。畢業的時候找第一份工作的過程
。初入職場的挑戰
。離職的契機
。轉入建築業
換跑道後的心路歷程
。工作型態的轉換
。對人脈的看法
。熱情與熱忱
花絮:我為什麼喜歡建築──
。從安藤忠雄愛上建築

轉系未果

  • 學長一開始志向明確,對建築有熱情,為什麼選擇進入交管系?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很直接,聯考分數到哪裡就去哪裡。

其實一年級升二年級時考轉系考,那時候把前10年的題目都拿回來自己看過、做過,覺得不是太困難,結果那一年出題的設計內容完全不一樣,以前是考對空間的感知、概念、感覺,但是那年考的不是這樣,是要畫一個平面、立面(需要有繪圖基礎),所以好像都是一些都計系(都市計劃學系)的人考上。

當時滿失落的,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關卡,就是系上的成績要在前幾名。一二年級在交管系的成績也沒有很好,因為高中的時候念二類,一進來學經濟會計,二年級學統計、管理數學、線性代數,其實那時候完全搞不懂我在念什麼,特別是經濟,不知道在學什麼。

不過基礎學科畢竟就是那些東西,學校不會教你在職涯裡面怎麼應用,所以不知道那個東西怎麼用的到,不過交管系管理人才的訓練也是影響我後來改變方向的原因,我不會否決以前在交管系學的東西,因為我覺得學的東西都有幫助,只是什麼時候用的到而已。

系上生活

  • 交管系內活動風氣盛行,學長有沒有跑活動?

跟大家一樣,滿認真參與系上活動的,然後大三就花比較多時間在打系壘,當系隊隊長,還有一度想要去打校隊。當時有一個同學在校隊當隊長,就三不五時跟著他們一起練球,一個禮拜練四天,像職業球員一樣(笑)。

一年級辦系卡K我是總召,然後跑營隊(交管營、宿營);高中的時候就很認真在玩這種社團,以前是康輔社社長,到大三真的覺得疲乏了,角色也已經不在第一線,比較是籌畫的工作。

相較於高中,現在辦活動玩的東西可能會更深一點,以前高中辦的營隊在學校自己辦,現在拉到另一個地方,車程住宿、飲食保險,有更多細節,這些幫助比較不能量化,不過當你知道一個完整的活動怎麼去籌劃,至少以後知道怎麼辦自己的婚禮。

  • 對交管系課業的想法?

三年級我不跑系學會之後,莫名其妙我成績變好了(笑)。大三大四那時候課程上的興趣比較偏向行銷,一方面也跟蔡東峻老師做專題,他的課對我影響滿大的,「服務業行銷」課程雖然有些理論比較舊,像是一些美國的案例,但自己都滿有興趣的。

另外,那時候選的課比較鎖定在ITS(智慧型運輸系統)跟物流。我剛進來的時空背景在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沒有領域的分別,課不像現在這麼有系統,以前比較沒有旅客運輸的課程,航空的課程也是到我四年級的時候才有。

三年級之後的課程,是你之後想做什麼就會去了解,選的課比較有興趣就自然會比較投入去做,世俗的說法,越投入會有比較好的回報,我那時候突然拿到書卷獎也嚇了一跳。

求職過程、黑貓宅急便工作經歷

  • 畢業的時候找第一份工作的過程?

學生的時候對於未來找工作這件事情完全沒有想法,有些人是會先做好非常多準備,但我那時候完全沒想過這些事情。

那時候覺得成大畢業,在專業領域上應該不難找工作,畢業後直接去當兵,也沒有唸研究所,結果當完兵之後退伍剛好遇到2008年的金融海嘯,那時候到處都沒有工作,而且印象中不確定是長榮或陽明,連續停招新人大概三年左右。

一直找不到工作,結果也是很迷茫啊,那時候交通專業的工作完全找不到,一方面自己學歷不夠,不是研究所畢業可以去做交通工程顧問業的工作,所以持續找了好一陣子。是剛好當兵的時候,有認識同領域的人,是交通大學運管系,剛好聊到黑貓(統一速達)有丟職缺出來,就一起去投。

這個計畫是儲備幹部培訓計畫,用兩年把你送到各個職位輪調培訓,收入不錯,還滿難應徵上,我那時候比較有自信就是在面試這一關,多年來在康輔社的訓練、系學會的訓練,我覺得是一個滿大的幫助,一方面也真的滿幸運的,那時候跟我競爭的人都是有研究所學歷。

  • 工作上遇到的挑戰?

大家都知道物流產業是一個勞力密集產業,你在學校聽過這句話,可能不會有太直接的感覺。

但到第一線的時候,才真實的面對這個物流產業到底在做什麼,而說穿了物流產業就是人送貨,有人開著車去送貨這件事情,所以你要面對的第一個就是人,怎麼跟同事相處,而且會去做這種比較耗體力的工作(司機)的人,他們以前的學經歷跟你完全不一樣背景,就算是管理階層也很少很少遇到交管相關背景的人,通常是從基層開始一路爬上去,因為畢竟受的教育不太一樣,價值觀、觀念也相差很多,所以溝通的心理素質要夠強。

第一個考驗就是人怎麼相處,再來最現實的就是,要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送完你手上的貨。因為我們那個計畫一開始就是要從SD(sales driver,業務司機)開始做,在第一線跟著大家一起送,但不是說送到兩年過後就完成這個計劃出來當主管,而是可能認真做兩三個月,稍微覺得工作上手之後,就會被調走。

  • 升主管時毅然決然辭掉工作,有什麼原因嗎?

那時候的狀況是,我擔任營業所內業工作,負責協調每天籠車調度、車輛維護管理、理錯或處理、貨故賠償、大宗客戶開發以及配送單檢核等工作,然後準備要調回去base(理貨中心)。

當時滿欽佩所長副所長的,看到他們的生活我覺得非常辛苦,他們沒有所謂的週休二日,通常是一個月休幾天,自己排休假,但假設今天排休假,這個所還是歸你管,這個所還是今天二三十個人開著車在外面跑,你不知道他什麼時間會出事,等於你的責任沒有結束的一天。而我如果完成了這兩年的訓練之後,也準備要轉正式的管理職位。

那時候剛好宅急便有幾個狀況,我記得是有一位高雄地區的同事在高雄出車禍,造成對方死亡。剛好有這個事件,對我來說很衝擊。對方不是很願意諒解,所長跟副所長去上香,是負一個道義上的責任,家屬叫他們直接從外面爬進去,那個畫面一直讓我印象深刻。不見得是你開車或是你造成的過錯,只是對這個遺憾的事件,還是多少要負責任。

雖然他們的年收入還不錯,但後來覺得這不見得是我想要過的生活。因為就算爬到業部長的位置(學長補充:業部長是很高階的職位,是在集團內工作20年以上若能一路順利升遷的長期目標,可以說是在這間公司做一輩子的最高頭銜),年收入三四百萬,可是你要擔心一天有數千的員工在外面跑,壓力會越來越大,我自己覺得個性不適合,所以就想說:好吧,換個跑道。

  • 轉職的過程是如何?

下定決心離職之後,我就知道,想要做建築這件事情。

我算是很早就確定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有熱情,是因為認識了建築師──安藤忠雄,幾乎他每一本書都買,有點像追星。高中的時候很喜歡安藤忠雄,喜歡研究人家怎麼做出這些作品。他本身的故事就很吸引人,沒有受過正式的建築教育,但是還能得到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一個非專業出身的背景可以得到這個獎,代表他下了非常多的功夫。

非相關科系的人找工作本來就非常不容易,在有點社會經驗之後,也比較知道換位思考,知道必須先讓自己具備一定的工作技能,對事務所能夠產生一定的幫助之後再去投履歷,比較有讓自己得到工作機會的可能,所以那時候就去學一些畫圖的軟體,去外面坊間的補習班學軟體。

可是也不是學完軟體就可以了,只會軟體丟履歷是沒有人理你的,我那時候學完就開始自己嘗試去學著人家怎麼畫。我那時候喜歡安藤忠雄,就把他作品集的每一個圖都臨摹一遍,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問我幹嘛影印這個來給我看;後來面試到一間事務所,到這個事務所工作,也算是我的貴人,是我現在的老闆跟合作夥伴。他很有心、很有計劃地帶著我學,在工地教會我很多東西。

在事務所工作一陣子之後,各方面工作也逐漸上手,在建築師的鼓勵之下,覺得應該要再更突破原本能做的工作範圍,所以才決定報考建築研究所。筆試成績沒有很好,後來是靠著面試把分數拉起來。我覺得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過去學的經歷履歷都是有幫助的:除了有專業實務的經驗之外,也有管理學院背景,當時面試老師剛好是工程管理、財務規劃方面的專家,加上交管系蔡東峻老師的推薦信幫助非常大,加了很多分數。後來就順利上了研究所,一邊工作一邊念,那時候大概接近三十歲。

換跑道後的心路歷程

  • 建築的工作模式跟當初想像轉換跑道時一樣嗎?

應該說現在做的工作比較像是我期許中工作的樣子。

我比較喜歡這樣子的型態(接case),但是這樣子的型態不是比較輕鬆,其實比較累。設計師或是建築設計從業人員是一個沒有在休息的工作,你很難真正「關機」,比如說每塊基地給你,有不一樣的問題,法規有一些細部的規則,業主期望的又都不太一樣,就會交乘出千百種的變化,但是你總是希望尋求一個最佳解,所以過程要嘗試很多的錯誤,不是說打完一個訂單就可以休息。

  • 不是本科系出身,會不會覺得人脈上有所影響?

人脈這件事,我覺得人格特質比較重要一點,「可不可以跟大家打成一片交朋友」這件事比較重要。

舉例來說,前兩年我要拿一個停車場的設計案。停車場是誰設計?建築師設計。但是停車場那些專業的概念是交管系,是交通技師、顧問公司在做的。所以那時候我有雙重背景就好像很吃香,從中可以找的到一些人脈,就能問得非常熟。所以人脈這件事情,我還是一直覺得人格特質比較重要,你有辦法跟大家做好朋友,保持一個好的關係。

  • 後來才轉入建築這一行,會不會覺得晚別人起步比較辛苦?

我自己信仰的價值是,只要肯去努力肯去付出,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

我不太喜歡說熱情,是因為:你喜歡一件事情,去做那件事情,會得到你要的成就感、你要的快樂,但是很多人其實根本不知道喜歡什麼事,又或者只是覺得做這件事情很快樂,就覺得他對這件事情有熱情,但是其實更重要的是「比誰撐的久」。因為熱情很快就消耗光了,我覺得重要的是熱忱,有辦法即使受挫還是持續不斷的往這個目標前進。

所以要怎麼保持樂觀去做這件事,我覺得那是一個很大的內在的修為,也是經過這樣的磨難,前面包含在交管系、服兵役的時間也都有些幫助,讓你的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太一樣,當你習慣受挫之後,也會更加釐清,知道什麼事情你撐得住,即使受挫你還是想做這些事情,那就代表你真的愛。


花絮:我為什麼喜歡建築──

  • 從安藤忠雄愛上建築

一開始我被吸引的點是那時候看安藤忠雄的作品,叫做「光之教堂」。光之教堂對我來說有非常非大的衝擊,很難形容我看到那個東西的震撼有多大,怎麼會有人這麼聰明,想到光能這樣子利用。

它其實就是一道牆,刻了一個斷開的、空的十字,光就從這個十字進來,你會覺得這個空間有一種神聖感,光是看到這個照片我就非常震撼,覺得原來空間跟光跟建築,它的連結關係是很吸引人的,是讓你嚮往的。

訪談過程

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