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做個鐵路人|專訪51級 陳德沛學長

「我到交通部做什麼,不去。我一輩子就在鐵路。」

專訪 交管系51級 陳德沛 學長

經歷

  • 第十四任臺鐵局局長(85.08~89.10)
  • 榮獲第十五屆金路獎 終身成就獎(103.09)

陳勁甫主任主訪/黃信凱、胡雅雯撰稿

從實習生、基層的副站長開始,曾任首批光華號列車長,再經歷課員、站長、課長、行政處長、主任秘書的歷練,最後成為台鐵第十四任局長的陳德沛學長,在任內積極推動鐵路文化的保存與活化,堅持修復蒸汽火車,後又推行鐵道博物館設立,前瞻的視野、敢於承擔敢於實現的執著,親手寫下了台灣鐵道的一段歷史。年已八旬,回顧鐵道記憶時眼中仍閃爍著熱情的學長侃侃而談……

學生時期對交管系印象深刻的事情

商學院的校舍是木造兩層樓的建築,跟工學院樓房規模比起來小的多,那時候對這種差別不很服氣。不過到了後期,較小的規模增加了商學院同學之間的互動,下課時大家會到院子中間曬太陽、聊天,無形中也增進彼此的情感。

當時有什麼喜歡的課程或老師,帶來怎樣的啟發或影響

當時鐵路組的指導教授劉定公(劉鼎新)同時是商學院院長,也是交通管理系主任。他在中國大陸就是鐵道方面的專家,來到成大之後也很照顧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兒子,前面幾期的學生非常尊敬他,與他感情深厚。

在他擔任鐵路組指導教授時,對鐵路組有很大的影響。那個時候學生選科系的重點在於經濟能力,偏偏鐵路賺不了什麼錢,原本我也打算轉到航運類科,馬上被劉定公給趕回來,後來就一直留在鐵道領域。

當時在交管系修習那些科目

那時被分在商學院中的工組,課程內容有鐵路工程、土木、電機、建築、運輸學,這些課程對於了解鐵路修路基的工程都有幫助,除了工程,也有管理相關課程,了解工程基礎,才能進一步去管理他人。不過還是學生時,普遍對於這種管理和工程並進的課程不大習慣,但這對未來工作其實很有幫助,學生嘛,學東西不嫌多,這也是學生擁有的優勢。

交管系所學在進入台鐵後有什麼幫助

當時交管系還是草創期,劉定公來的時候沒有想到要弄一個交管系,從課本就知道,他上課用的規章都是從鐵路局拿來的,我們學基礎的鐵路徽章、行車、號誌。到鐵路去實習也是從這些學起,雖然整合領域的訓練還需要花點時間,但學校給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再到鐵路去學習,也讓我們剛進入台鐵時就熟悉基層工作。

畢業時同學普遍都做什麼工作,台鐵是多數人的選擇嗎

班上約有五十位同學,但畢業後進到台鐵的只有五、六人,跟其他領域相比少得多,我們那時的主流是電信領域,可能也和個人性向選擇有點關係,鐵路工作需要長時間在外東奔西跑,電信相較之下比較安定,或多或少影響了同學以鐵路為業的意願。

回顧一下在台鐵不同階段發生那些事情

畢業後剛進鐵路,先從實習生做起,第一天先到台北鐵路局報到,拿著一張免費乘車券到台南,還沾了一身煤味,是難忘的記憶;在台南的實習主要是跟著運轉主任學習,但當時覺得學不到東西,回去告訴劉定公院長,但院長說「這都是你們未來要做的事,你們學習的是態度、是做人的方法」。

實習結束後到了平快車當列車長,曾經在行李車生火煮飯,回想起來很有趣,但也遇到很多危險的事。當時的平快車在過年、清明時會擠得滿坑滿谷,連自己都擠不上去,有些民眾為了搶到位置,會在車子還沒有停穩就把行李丟到車廂內,甚至有人因為站不住而掉下車。

到台北站當站長的時候,鐵路還是重要的交通運具,立法院要買高級列車車票,常要靠站長幫忙。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當站長的第二年,某一天晚上很多憲兵幫忙班長買票,隔天一開門,看到有人沒買到光華號的票,當場在那裏哭,說是為了奶奶買的票,排了一整晚。但在當時高級列車比較少,是無可奈何的事。如此零零碎碎的事也經歷了很多。

在任局長時如何管理

民國八十年時,出軌事故頻傳,那時候員工管理靠訓話跟上課,但效果不好。後來我到處找方法帶動員工士氣,但是找到的方法都救不了鐵路的問題。後來召集鐵路局的主管,決定以鼓勵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自己鼓勵自己,當自己想要變好,才會有做事的動力。

當時也召集了鐵路局的一級主管,希望大家能幫忙完成讓蒸汽火車上路的夢想,後來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民眾熱烈的反應也激起各地機務處修車的士氣,這在文物保存上很有意義,對於組織管理的提升也很值得。

如何看待鐵路的文物保存

當時的鐵路局不重視舊火車,把它們拆解後當作廢鐵賣掉,但這些都是珍貴的古蹟。像你現在看,我們鐵路的家業如此之大,那這些東西到哪去了?之前為了做鐵道博物館去找一輛舊火車,後來一直找,找不到,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在收集嘛。

當局長的時候,一開始推動騰雲號修復,沒有人願意修,大家都認為不可能修好,也沒有修好的必要。但這些是重要的文化資產,現在小孩子都不見得知道什麼是蒸汽火車,更別說看過蒸汽火車,那我們就要保存一輛給他看。

怎麼看待現在的台鐵

若看功能,鐵路是一定要存在。鐵路從剛開始到中期,重新發展整理,到現在有了一些進步的車,雖然因為經費問題,不能把舊的設備全部翻新,無法跟高鐵比,但要看它對社會的經濟效益,要是沒有這個鐵路,汽車的費用成本不得了。

有一次調整運價,我就提出從松山到萬華的普通車要漲價,費率委員會說,如果有人反對到時候要找你,我說沒關係,找我,我來跟人家評評道理。鐵路多少年沒有漲價了,要政府負擔虧損也好,它是一定要存在的,若沒有這條鐵路,(運量)通通跑到公路去了,我說看你公路怎麼辦。

在台鐵奉獻了三十七年工作生涯,有什麼樣的感想

在鐵路裡面不是學什麼都一樣。社會上的問題、同仁的問題,怎麼把鐵路從下坡帶到上坡,像是虧損的問題在管理能力上就需要下一點功夫。這些都是給我們的試煉,需要我們去思考。我個人得到很多觀念和認識,若說我個人有什麼感想,鐵路對得起我。


「要作夢,但是夢不能太多,太多會變成白日夢。」

像是為鐵路而生、為鐵路而活,終其一生走在鐵路兢兢業業,卻勇敢做著大夢的學長開懷笑著說。


陳勁甫主任代表系上致贈感謝禮
訪談過程

留言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