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高普考,第三個選項?|專訪 102級 孫逸華 學姊
交管系 102級 孫逸華 學姊
經歷
- 現任 瑪氏食品集團法國皇家 供應鏈主管
- 台灣萊雅化妝品集團
胡雅雯、黃筱逑、梁晴晴採訪/胡雅雯撰稿
進到交管系以後,總被交管自成一格的獨特氛圍環繞著。
「交管道義,承先啟後」八個字大方地印在中庭門上,上下級一脈相承、緊密的連結是交管人一向引以為傲的傳統。小至生活瑣事、課堂討論,大至人生伴侶、生涯走向,交管是如此獨樹一幟。
面臨畢業關口的學長姐,正迷惘著該何去何從,細一打聽,許多人報名了補習班準備研究所或高普考,為未來進入交管所、運管所、交通單位做準備。但你可曾好奇,外面的世界何如?有沒有其他的選項?
這次採訪交管系102級畢業的逸華學姐,聽聽她的故事,也許處在思考未來職涯方向的重要轉捩點,能帶來更多元的想像和啟發。
研究所與高普考之外的選項
許多人在畢業前準備研究所或國家考試,而學姊在大學剛畢業時就選擇投入職場,第一份工作在萊雅化妝品集團,經歷兩年儲備幹部所需的培訓再持續歷練,近來轉職至瑪氏食品集團擔任供應鏈主管;對於畢業後考慮直接投身職場的新鮮人而言,學姊的經驗談和心路歷程分享也許正好能提供一些指引。
憶起成為職場新鮮人那年,來到與所學科系截然不同的化妝品產業擔任儲備幹部,面臨來自臺大、政大、出國留學各方高材生的競爭與比較,相較學生時期愈發複雜的職場環境、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與自我懷疑,宛如重現知名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初入時尚產業那個凡事小心翼翼、誠惶誠恐的新鮮人Andrea。
Q:從交通管理到化妝品公司,進入一個不同的產業,工作內容會不會都跟所學無關?
這是我們心中的疑惑,相信也是準備踏上新領域的人都會有的擔憂。
A:「進職場後其實一切都要從頭學,比較像是打著交管的名義找到一個進入職場的敲門磚。」
「但你要更加倍努力,才能在一群人裡面突出。」
學姊一席話,如一盞明燈,也如一劑強心針。跨足到與所學不同的領域,緊張難免,然而產業間的距離並不如想像中難以跨越,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以及優勢的發揮。
而學姊在大學時代多方嘗試也積極行動,為自我探索與能力累積雙雙打下了基礎,進而在後來面試的過程找到自己的利基。
大學時代:自我要求、上進心與行動力
學姊積極的人格特質早在大學就嶄露無遺。大一大二她積極參與社團,結識系內外來自各領域的人,據學姊回憶,當時幾乎每天跑一種社團,飲品社、證券社、領導力中心、學生主播、鐵道社……都曾有她的足跡。
學姊也特別提及大學時在活動中擔任幹部角色的優點,曾任雄友會會長的領導經驗使她在找工作、參加面試時更知道如何順利與主管溝通,並適時展現自己的優勢。此外,學姊也懂得善用資源、把握機會,大三時申請了管理學院的交換生計畫到法國交換一年,嚴格自律的習慣更厚植了自己的第二外語能力。
廣泛向外涉足各種活動的同時,也從未停止投入交管領域探索。
習於自我要求的學姊拿過系上書卷獎,也利用暑假到高雄市交通局、復興航空實習,海運公司、航空公司一度是她的職涯首選。但經過多方嘗試與不停思索,考量自己的外向特質,擁有外語專長以及想要的工作環境後,學姊毅然將目標轉向外商公司,向DHL、聯合利華、台灣萊雅等知名外商投遞履歷,在充分準備且經歷一番波折後,也拿到了不少offer。
獲得不同主管的青睞,也意味著必須從中作出抉擇。
有趣的是,面臨眾多選項的不確定感之下,除了閉門苦思,學姐當時敲遍系上所有老師的研究室門,一個一個向前輩們請教詢問。學姊的行動力、上進心以及把事情做到超乎常人標準的習慣可見一般。直至現今,學姊依然持續妥善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精進自身的法文能力呢。
學姊的建議
關於職涯的產業選擇,學姊分析:「若想往傳統交通產業發展,交管系學長姐在業界形成的網路以及老師的研究資源,都是進入並了解交通業很好的環境;交管以外的出路也很廣泛,但相對的,深入思考自己的優勢並完備自己的能力就非常重要。」
走在交管的路上,在通往未來的同時也走出了自我的可能性。
「認真投入課內外生活並嚴格的自我要求,多方嘗試也認識自己。大學時擁有充沛的活力,要積極思考、敢於行動、跳脫舒適圈,開闢自己專屬的康莊大道。」逸華學姊與交管系的大家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