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天由命,盡力而為
專訪成大交管系67級學長 吳欽杉
採訪、撰文:交管系110級 嚴苹瑋
吳欽杉 學長小檔案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博士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講師
University of the West,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校長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教務長、副校長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學生事務長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現職
南華大學 講座教授
與眾不同的大學生活
我請學長分享大學期間有趣的活動經歷,他則是笑說自己沒參加什麼社團,原來身為獨子的學長在大二時,為了讓當時病危的父親放心,就與同是交管系的學妹、也是現在的夫人訂婚了,籌備婚禮等事項讓學長無暇參與太多活動,這也讓他感到有些遺憾,囑咐我趁年輕多去嘗試一些課外活動。
而巧的是,學長也曾主編系刊《今日交通》,他說那是讓他成長非常多的經驗,藉著編系刊,常有機會去訪問當時在業界非常有地位的學長,當時他就覺得讀交管系真好,目標明確、事業前途具體,尤其當時有很多單位與交管系有建教合作,沒有建教合作的運輸機構也都與系上有良好關係,學生可以去實習,甚是畢業後直接去工作。
畢業不迷惘
「其實都是很偶然的。」當我問到如何選擇畢業後的出路,學長這樣說道。吳欽杉學長是電信建教班,理當來說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電信局工作,薪水優渥,家人也十分支持當時已婚的學長選擇這條穩定的路;但年輕的胸襟有一股衝勁,想為了理想努力嘗試,於是報考了政大企管所,在準備過程中,完成千頁課本習題、讀遍各種經濟學課本並自行整理筆記都是努力的證明,學長謙虛地說後來幸運地考上了,我則說是有志者事竟成,學長勤奮的程度,大概是我們望塵莫及的。
在準備考研究所時,學長還是存著說,未來要進入電信局,也通過報名考試了,但後來政大企管所上了,於是就向電信局申請延緩就職;沒料到的是,研究所畢業後,接到當時成大交管系的系主任打來的電話,希望他填補管理課程的職缺,所以學長後來就回來系上當了兩年的特聘講師,並賠了電信局一筆違約金;聽到這裡,我認知到人生的走向是很難預料的,過度擔心也無濟於事,不如坦然面對遇到的各種挑戰。
救火隊的人生使命
我想可以用「救火隊」來形容學長的角色;研究所畢業後,回到成大交管系幫忙教授管理學,後來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取得財務管理博士學位,因為當時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沒有很多,回國後剛好有個機會到中山大學任教;四年後適逢雲科大從技術學院轉為科技大學,那邊需要管理學院的院長,就去幫忙;後來陸續去了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然後是現在任職的南華大學。
我好奇地問,這樣調來調去的,應該很累吧?沒想到學長不但可以適應,甚至樂在其中,我想學長應該有一顆喜愛漂流的心吧。除了高適應力,樂於助人也是學長的特點,他認為只要有人需要自己幫忙,那他就盡力去做,「與人為善」是學長的處世之道,「盡力」則是他的人生哲學。
接受結果不如預期的心量
不斷的臨危授命、接受挑戰,好像是學長這一生的使命。在與學長對談的過程中,我從未感受到他面對挑戰的恐懼,取而代之的是坦然與自信,「凡事只要盡力就行了。」他說整個團隊的努力,通常只是影響結果的眾多條件之一,所以雖然我們盡了很大的力,結果很可能不如預期,這時候也只能學著接受它;有時候我們根本沒有盡心去做,最後得不到預定水準,當然會懊悔,可是如果說做了盡了力,就不用懊悔了,坦然的面對它接受它,人生都是這個樣子,要讓自己的心量變大,包括接納別人的意見,也包括能夠接受成果不如預期的結果。
給學弟妹的人生忠告
「不管什麼工作,抱持著學習的態度。」被委託重任的時候,前面的經驗累積常常是唯一的依靠;學長特別強調,遇到困難時不要害怕去找人協助,多問問題,這些學習經驗都是使我們更加茁壯的肥料。
「與人為善十分重要。」學長講述過去的經驗,原來他與過去的同事都有個共識:千萬別因為公務,而和同事成為敵人;他認為每個人想法、作法都不同,只要多溝通,有時候別人的方法不見得不好。學長還提醒我們:不要吝嗇於幫助別人,如果別人做的是好事,有能力的話就助他一臂之力,這些善果都會回到我們身上,「用佛教的說法就是廣結善緣。」一旁的夫人笑著說;學長這一生看似順遂,我想大概是這些善緣帶來的福報。
結語
在訪談過程中,吳欽杉學長及夫人一直都非常親切,氣氛十分輕鬆愉快,先前的緊張都一掃而空;聽學長一點一滴仔細地與我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不禁覺得四十年能帶走的似乎有限,很可能是學長把「認真過生活」視為習慣,十年如一日,所以每個當下都特別深刻難忘。
在最後我忍不住問:「每件事都要盡全力不會很累嗎?」「其實不會,把每一件事都視為自己願意去做的,發心發願,至於未來會如何就等結果;當然有時候會付出一些代價,但因為自己本來就願意去做,就不會怨天尤人;有時候被賦予的任務不是自己擅長的,則將之視為學習的機會,好好把握。」學長熟捻於人間行走的平衡,再加上他美好的心量,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非常感謝學長賢伉儷願意抽空接受我的訪談,認知到世界上還存有這些美好的人類,總忍不住對未來多抱有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