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對交通產業影響及未來版圖
作者:交管系109級 吳佳祐
在2018年8月的統計,世界上行駛中的電動汽車總數已突破四百萬輛。隨著日新月異的技術及價格下跌(少數高價車款除外),今後幾年電動汽車的發展將加速切入快車道,也就是對於全球而言,電動車產業正式進入春秋戰國時期。
電動車產業的發展與許多關係產業有著供應鏈的關係,除了政府的法案規章更改之外,電池效能的更新及適當的用路環境無不影響著興亡成敗。美國、英國、瑞士等汽車強國都跟著趨勢乘勝追擊,遑論在這塊電動車大餅中佔比超過一半的中國。
不論硬體(充電站)或軟體(自駕系統、導航)皆需緊扣「環保、節能、智慧化」的方向推展。誠如新聞報導裡提到,在未來十五或二十年內,專家及產業巨擘預言電動車將趨成熟。該如何負荷尖峰時期的用電需求、汰舊換新的磨合期、上路實體會遇到的困境都是必須想出解套方法的。
而在台灣,油電混和車款就像是一個產業轉型的縮影,它代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開始影響產業的變動。台灣在整裝配件的工藝與品質在全球是有目共睹的,發展電動車產業之餘,將零件組與系統整套輸出,並實行「在地化」,與在地業者攜手。在海外市場當地生產,發展在地的汽車工業、就近服務客戶,自駕電動車的新產業生態發展可期。
電動車不僅是傳統產業的升級,更是新創產業的典範。自有動力機械以來,汽車功能不斷推陳出新,或許在未來的廿年內,也許更短,你我的車庫中,一輛電動車已不是新奇玩物。
參考資料
- https://reurl.cc/rZmAy (2018/10/19 by 施振榮 @經濟日報)
- https://reurl.cc/6L1MV (2018/08/30 @BBC)
- https://reurl.cc/bGLgE (2018/01/10 by 吳元熙 @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