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航空實習心得
交管109簡筠軒
前言
與其分享有趣的實習內容讓人羨慕(有趣的部分大概只佔了十分之一吧XD),不如讓大家思考實習的必要性,畢竟去實習也要花不少心力跟時間!根據我自己的經歷分成∶實習前、實習中及實習後三個時間段供大家思考。
啊哈,在開始之前,先前情提要一下∶我是在升大三的暑假到中華航空修護工廠機務品保處下的標準部進行兩個月的實習,主要研究的主題是跟SMS(安全管理系統)有關的。那就開始吧!(以下皆為自身經歷,不一定適用於每種狀況,請斟酌服用)

實習前
首先,從實習來源及資格開始。系上每年大概3 4 5月的時候,會陸續開出不同的實習機會供學生做申請。以華航來說,我那年(2018)是沒有保障名額,實習生一律由華航內部進行篩選。根據我遇到的例子,如果想申請上華航實習,除了系上公告的標準外,多益至少要到金色證書比較保險(我身邊的人都800尾、900初的)。
接著是實習的意義。到底為什麼要實習?是想要產學結合、從實務中學習還是看到同學都在實習,也來跟風;是想要了解產業動態還是只是不知道暑假要幹嘛,不如來試試看。建議在實習之前要了解自己實習的目的、目的跟所花費時間心力是否值得及實習內容,不要什麼都不知道就傻傻地去了。我自己的目的是∶實際去了解這個產業在做些什麼,然後從實習過程學習 (不得不說我真的思考很久,連我在填申請表時我也還在想)。而要確立這個目的的前提,是要先知道實習的內容,如果不知道實習的內容,又要怎麼確保會得到新的/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實習單位及內容會一併在實習機會公告時公佈,大概了解不同單位的訓練內容後(一些專有名詞就上網google,畢竟要花兩個月還是得慎重考量),我決定將機務品保處標準部作為我的第一志願。至於我實習目的思考很久的原因是因為我聽到到華航實習的評價蠻兩極的(原因之後會再提及),我一直在衡量付出的時間跟得到東西到底值不值得,最終使我下定決心是∶即便航空業年年都在缺人,也不斷在成長,但進入的門其實很窄。如果在學生時期就能接觸,即可更明確的知道這條路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未來花了很多心力進入之後,才發現怎麼跟想像中的不一樣。
最後是實習前需不需具備相關基本知識。我個人認為還是需要的,這樣可以讓自己在實習過程更快上手。舉例來說∶我在二下的時候,修了兩門與航空相關的課程,其中有一堂課我所分配到的報告是要了解飛機的租賃合約。我那個時候準備該報告時準備得很辛苦,但在實習期間當部門的大哥大姐教我們類似的東西時,我就很慶幸我當初有好好弄那份報告,讓我不用從基本學起,可以更深入了解其他知識。取得基本知識的方法有∶修課、定期追蹤該領域的新聞,從新聞當中找出不懂的字詞學習、借閱相關雜誌……等。但如果完全沒有先備知識但仍想實習的人,可能就要做好被電的心理準備XD。
實習中
很快的就來到了實習這天!前面有提到我之前聽到很多來華航實習的評價很兩極,我大概待了1-2個禮拜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華航的實習(應該說多數系上給的實習機會都這樣)因為不算是一個很完整的實習計畫,主要是把你丟在辦公室,至於你要做什麼真的是取決於辦公室其他同仁的付出、關心程度及自己的實習心態。我蠻幸運的是遇到的大哥大姐對我們真的很用心,願意花時間從頭教起、帶我們到總部看展覽、到後排、機棚、其他部門實地參觀實習,但其實絕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待在辦公室看文件資料,所以實習心態的建立就顯得更加重要。
為什麼說會顯得更加重要呢? 現在外面很多公司都會自己開實習機會,然後經過一連串的面試篩選,選出最後的實習生。基本上這種都會有一個完整的實習計畫,每天按照計畫盡力做到最好,就會收穫很多,但這種坐辦公室的就必須建立自學的學習心態亦或是說自學意識。
通常我們組長每3-5天會指派新文件給我閱讀,文件內容都是多為英文,頁數少的十幾頁多的有到百頁。如果公司同仁沒有帶我們去參觀,基本上扣除吃飯時間,一天大概有七個小時都坐在辦公室讀文件。閱讀這件事本身就很容易精神耗弱,再加上又是英文,所以其時能堅持的時間可能只剩四-五小,那這些閱讀文件間的充電時間又該做些什麼? 我自己的做法是找與航空相關的新聞、影片及網頁或是對於未來規畫或興趣相關的網頁(我在這段期間看過的網站,我會放在文末)。不管做些什麼,我覺得都必須告訴自己,現在是學習的時候,不能偷懶!讀文件的時候,也不能隨便看看要有效吸收,因為你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
大約在要結束實習的前2-3個禮拜,我的組長跟我說華航一家新的子公司-台灣飛機維修公司(TAMECO)最近在做SMS手冊的審查,剛好就是我實習在做的主題,就要我一起去參加他們內部的討論會議。大概的狀況是他們前幾天到民航局進行他們SMS手冊的審查,但民航局的教官說他們缺少了一些法律規定的文件,所以要他們補齊後,擇日到民航局再審查。因為我的組長之前處理過相關業務,台飛希望我組長幫忙,不過那個時候我組長又正值業務爆炸期,所以這個任務就降到了我的手上。其實覺得自己蠻幸運,要不是種種原因,我也接觸不到這個項目。再加上我一直覺得讀手冊這種東西很概念、很不實務,沒有實際的例子來觀摩或接觸,能理解的內容其實很有限。往後的一個禮拜,我就負責跟台飛的工程師討論缺少的東西該怎麼補齊、甚至找出台飛目前沒有計畫但法規要求的。如果我先前沒有好好讀文件,也不會這麼快就可以上手。機會真的留給準備好的人。
最後,我認為過程的記錄也是實習中必須做的事,記錄的目的除了整理自己學習到的東西,還可以讓自己隨時思考自己到底得到什麼或缺少什麼,甚至可以記錄自己的心情做適當的調整。我是透過兩種方法做紀錄,一是實習心得、二是Instagram的精選動態。實習心得是因為我有申請實習學分,學校會根據實習單位給的分數跟實習心得給予實習學分。我就在實習期間,邊做事邊打實習心得,內容主要為一些專業知識及自己透過實習學習到了什麼;Instagram精選動態的部分,則是記錄一些新的挑戰、心境轉變及趣聞軼事,每次在看精選動態時,就像是重新審視自己,也會督促自己要更努力(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到我的Instagram上面看XD)。

實習後
你可能會覺得實習後就已經結束了,是還要思考什麼呢? 其實是要反思自己在實習中到底獲得什麼或者發覺自己做不好甚至是缺少的東西。這些可能是專業能力的累積∶機務方面的知識、SMS的學習應用;可能是軟實力∶英文閱讀能力、Excel功能的熟悉;可能是身體健康的養成∶早睡早起、多喝水、多上廁所;可能是心態的建立∶不能視自己為學生、自學意識;可能是職場倫理的試水溫∶基本問好、不要讓別人感到難為情等等,以上都是要親身經歷過才可以學習體會的。時間不會倒流,只能從過去發生的事情中記取教訓,成為未來成長的養分。
想多少 做多少 得多少
最後,你問我會不會後悔將這兩個月花在實習上。我會說∶「不會,因為這段經歷讓我成長,各個面向都是。且我始終相信Steve Jobs在Stanford U.畢業典禮上的這句話『Have to trust that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the future.』。」只要在實習前「想得多」、實習中「做得多」、實習後就可以「得得多」!共勉之~
充電時間的推薦∶
新聞 ∶ 台灣民航資訊網
Youtube ∶ 單單機長說
網站 ∶ Aepert’s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