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講座-電信組
胡雅雯 撰稿
本次分組講座很榮幸能夠邀請到周宏明與楊博文學長為學弟妹們分享經驗。
周學長在中華電信長期耕耘,至今已滿38年,從服務窗口到背後的程式管理都接觸過;楊學長在業界走跳多年,經歷了1996年台灣電信自由化的轉捩點,從公部門到私人企業,從特助、組長到副總,累積了豐富經驗。他們慷慨分享自己在電信產業的所學所知,這些經驗與體會凝鍊成言語,獨到的趨勢分析、善意的提點為即將步入職場的學弟妹們打開一扇窗,替許多問題下了新的註解,提供我們另一種思考面向。
Q1:現在4G網路普及,網速不斷提升,電信費卻不斷降價,這樣電信公司會賺錢嗎?
現在的商業模式改變,技術發展方向改變,卻是非做不可,比如說某某電信公司有5G技術,你沒有,就很難跟別人競爭。至於有沒有賺錢的問題,因為財務報表在各部門呈現方式不同,某些需要分攤的成本,計算方式也不一樣,大家各說各話,其實很難說到底有沒有賺錢。
Q2:一有新的技術或是新行銷策略,為什麼各電信公司都會很快跟進?例如前陣子中華電信降價造成的四九九之亂。
電信產業它有一定的進入門檻,在型態上屬於寡占市場,為了搶客戶,公司彼此之間競爭壓力很大,是一場市占率比賽,為了留住客戶跟維持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站在公司的角度,其實非跟不可。
Q3:各電信業者一直降價比賽、客戶不斷減少、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一直降低,要怎麼撐下去?
目前持續發展的項目還有:寬頻ADSL 服務等等,MOD、第四台網路(cable)業務的利潤雖然稍微高一點,但其實各家電信產業也是急著轉型,嘗試跨領域去找出路。
Q4:看了一些國外的案例,有些國外電信業者透過培植新創、投資其他國外產業來轉型,反觀國內電信業者,多半在削價互搶客戶,造成我們轉型不順利的原因是什麼?是內部運作文化的問題?或是有什麼法規的限制?
首先,轉型本身就很困難。再者,風險大的決策,要看管理階層敢不敢做,而這個產業本身就一直在避免風險,以中華電信為例,它是半公半民營的性質,企業經營方式趨向保守,就比較著重在內部流程的改造;而成立數據部門做研發有個問題,要將研究成果轉換成可用且普及的技術以換取營收,中間其實有很大的距離,而成立研發部門也要不斷投資、給研發經費,這些都是成本。所以國內產業轉型其實還面臨很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