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座】木工教室實習/胡雅雯
撰文/110級 胡雅雯
實習動機
與其說是實習,不如說是打著實習的名號,去爭一個學習的機會。原因無他,就是憑著對木工的好奇與嚮往。在大家都前往交通相關產業實習的時候,這是一個顯得相當任性也很莫名的選擇,雖然在交管系待了兩年,但對於何去何從仍然沒有頭緒,又不想隨波逐流,那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於是這個暑假的目標,就是學木工。後來很幸運有機會到位在高雄苓雅區的「大匠座」面談,說明來意之後得到老師的首肯,開啟了在木工教室實習的兩個月。
工作內容描述
榫卯木工
「大匠座」的木工不是一般的木工,強調「榫卯」(ㄙㄨㄣˇㄇㄠˇ)技術(兩木件轉折處不以釘子接合,而是以構件本身的凸出與凹陷接合,凸出處稱榫頭、凹陷處稱榫孔),也強調「手工具」更勝機具的製作品質,同時強調著手藝更勝科技產物所製作出來的作品,保留了榫卯這個古老技藝的精深奧妙之處;我想大匠座便是存有一份這樣的精神,特別重視手藝人的價值,才讓這個地方更顯熠熠生輝。
*基本手工具:鉋刀、鑿刀、鋸子
一日木匠
他們的主要業務內容除了接受客戶的訂單製作榫卯家具外,另一大宗就是木工教學,這也是我主要的工作內容,相同的課程內容一週會開三個時段,其中一個時段當學員,跟課學木工,另兩個時段就是當個小助教,並在閒暇時幫忙環境整理以及協助老師的工作需要。
因為同樣的課程內容會聽過三次,課堂時就會當個小助手,協助大家解答實作上的問題,在反覆接觸說明的過程中也對木工的基本要領更熟悉。
課程以外的時間就會幫忙整理環境或是教學上需要的事項,倒垃圾、掃地、整理夾具、護貝講義、泡咖啡算是比較簡單但瑣碎的日常,實習期間偶爾也會參與 #釘架子 、 #做隔間 、 #木料搬運 、 #拆除家具 等有趣的過程,其實就是各式各樣的觀摩學習。期間我也自告奮勇,每週寫一篇 「實習生週記」 ,紀錄在木工教室的所學所感,並發布在粉專上。
心得感想
雖然這個實習看起來很突兀很荒謬,但若把它當作一種社會歷練,與人交涉互動、完成各種交代的細節瑣事,也是一種經驗值的累積,從老師身上學到的也遠不只是木工本身。更直接感受的是匠人的工作精神與敬業態度。我覺得自己算是不怕辛苦的人,因此各樣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有它有趣的一面,在跟著老師以及小老闆(老師的兒子)學習做事做人的過程中,偶有「原來有人是靠做這個吃飯的」之感;跟著敬業有原則的老師,學習老師待人的爽快與親和、對於正確工序的堅持、以及聽取老師對木工產業的精闢分析,也總是會有新的感動,算是深刻的認識社會其中一個小角落吧。
因為實習才知道的事
- 接案子做家具沒有比較賺,反而是做木工教學能讓收支平衡,消耗同樣的時間所獲得的效益也比較大。實習期間幫忙搬運一張客人訂製的桌子,外觀典雅、重量很沉,當時是三個大人加兩個大學生一起搬運還相當吃力;記得當時老師說,這張(桌子)的成本,工錢加上木料至少三十萬,但我們只收客人十萬而已。
- 越鋒利的刀子劃出的傷口反而會越快痊癒喔,就像被紙的邊緣劃到一樣XD
FAQ
▎從什麼管道得知此實習機會?
到臉書粉專〈大匠座──注文木作/榫卯木工教學〉自行詢問(歡迎有興趣學木工的人繳錢報名參加木工班XD 教學品質優良,大推!)
▎此次實習與自己的期待相符嗎?會推薦什麼樣的人來申請?
大致上是為了學木工而來的,學也學到了,還認識了很棒的老師一家人,無論是養成好的做事習慣,或是思考待人的相處之道,我覺得都是很值得的經歷。
但我覺得這個實習經歷所能夠為他人、為學弟妹帶來最重要的意義,並非對木工產業的了解,或是木工技術的學習本身,而是「只要你願意,機會可以自己去尋找。」交管當然可以是你未來職涯的首選,但不代表它就該是首選,社會的運作方式遠比我們想像的遼闊與深邃,盡情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我認為也是一種很棒的人生。而敲門磚,可能就在你的腳邊。
延伸閱讀|推薦書籍
技藝中的生活練習:一個木工學徒的修業之旅
樹之生命木之心 天/地/人卷
這兩本書是在實習期間看的,推薦對木工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讀。
〈技藝中的生活練習〉是一個女編輯工作了幾年因覺無趣,陰錯陽差下跟著瑪莉(木工師傅)學習裝潢、裝修等的過程,從電腦螢幕與鍵盤轉戰木工這行以後,感受到手作的價值意義而寫的心路歷程。因一般人對於木工通常缺乏認識也充滿憧憬,我認為相當適合對於木工有所嚮往的典型現代人讀之。
〈樹之生命木之心〉則被大匠座視為經典。是國寶級宮殿木匠西岡常一及其所傳弟子小川三夫所寫關於木匠的一切,從面對工作的態度與原則、木匠的養成、修復宮殿的工程等等,無論時代好壞,西岡常一終其一生都奉獻給了木工,此著作為記述訪談內容而成,可說是木工〈心法〉。老師說是用心鑽研木工的人看了會很感動的書籍,值得一閱。
延伸閱讀|尋尋覓覓──在木工教室的實習【前傳】
此為紀錄我在尋找此木工實習的一些細節與思索過程,可供有興趣的人做為參考。